【週一聊經濟】英國的勞工市場現況
我個人一直覺得:如果有機會不只在一個國家居住或工作過,而不同的國家還有很大的文化經濟上的差異點,並且還可以敞開心胸去看待各種好壞參半的不同點時,這會對人生有很大的助益。例如說:不是只有在台灣生活與工作,可以到外面去看看,是不是可以有一些不一樣的視野呢?
今天想要講的,是我看到的英國工作環境,而且是持續變動中的情況。先聲明,我不是學經濟的,只是看到聯合新聞網的這篇文章有感而發。
聯合新聞網的標題是:經濟不穩成新常態 英國七成勞工面臨「慢性破產」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811/2954068
英國衛報也有英文版的報導:
https://www.theguardian.com/…/uk-workers-chronically-broke-…
這是一個英國的研究機構報告,英國人大概可以三等份分為三種經濟狀況:過得還不錯、過得剛剛好而已、還有快要過不下去了。也就是說,有大概2/3的人大概都差不多是月光族,存款不超過1,000英鎊(四萬多台幣)。有興趣的人請看上面兩篇文章。
雖然說「英國研究」似乎早被台灣媒體給揶揄成鄉民亂講,但我覺得這篇報導其實跟我的觀察很類似。跟台灣很類似的,在上個世紀末經濟起飛時的世代,累積了不少本錢。但是千禧世代才進入就業市場的,的確面臨了通貨膨脹持續漲、但是薪水不太漲的困境。英國也是這樣,儘管平均薪資不算低,但是因為稅賦也不低,加上英國的房租真是貴到嚇死人,我覺得一般薪水階級可以支配的所得,其實沒有比薪水比較低的台灣人好到哪裡去。還蠻常見的,同事會真的在月底發薪日前減少社交活動,也有同事只能選擇在付退休基金、跟加入公會付會費二選一,因為薪水不太夠兩個兼顧。而更別說,臨時需要什麼大筆一點的支出,很多英國人其實是需要去借貸的。
所以,我都會想問抽到打工度假要來英國、或者想藉由留學後留在英國就業的人:你們真的打聽過英國就業市場的現況嗎?尤其,在英國脫歐剩下一年多一點點,但還留在信心喊話的階段,沒人知道英國到底會安然脫歐、或者墜毀式脫歐,在這個節骨眼,為什麼要打算留在英國工作呢?